找到相关内容31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心说识(三):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

    前后相似生灭转变而无间断,名曰等无间。我们的心、心所法,前念为后念所依,曰等无间缘,心、心所法若无等无间缘,即不生起,不能转动,故一定是前念灭,后念方生,前念与后念无丝毫空隙,故云无间。又名开导依者,即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自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045983353.html
  • 净宗法要--憨山大师著

    贪嗔痴爱,种种杂乱念头,一齐放下,放到无可放处,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佛,历历分明,心心不断,如线贯珠;又如箭筈相拄中间,无一毫空隙处,如此著力靠定,于一切处,不被境缘牵引打失。如此日用动静中,不杂不乱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52485014.html
  • 宋代“文字禅”的思想读解

    表示了某种更深入的意义,可以颠覆他者,并瓦解日常言谈的程序。正如德里达所指出的,作为语词之间空隙处的静默,表达了哲学的局限,也把我们置于一种潜在的奇特之中:把我们从日常言谈中解放出来。  4、在禅师与...

    龚隽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0387034.html
  • 略谈十六种观想的修法

    中间,有宝珠所成的水,这种水顺着莲花的空隙上上下下地流动,自然会演说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以及六波罗蜜,同时也赞叹诸佛相好等。   有些人往往误解,以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就一切具足了,实际上往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4590483.html
  • 朝阳历史佛教文化之“最”

    棉绢类物灰烬。盆上覆盖豆座形连弧边银盖,盆与盖间有空隙。盖上铆接十四瓣仰莲银座,平沿外展,座内置单层八瓣金莲叶,座上安塔身。塔身由四重金、银片制作的圆筒套装而成,内藏银经卷。从外向内,第一重金质,高...

    孟昭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1790695.html
  • 《隐喻文化学》第八章 宗教的必然是象征的

    或梳都可以有“齿”,任何空隙或洞都可以叫“口 ”,麦穗有“须”,鞋有 “舌”,河有“咽喉”,任何事物都有“心”……这种以己度物的命名方式将一切对象物拟人化了,赋予了无生命物以人的生命特征和灵性。这种将...

    赵维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191579.html
  • 如何从“看”中回归生命的源头

    普通人往往只注意到一个又一个的意念,忽略了它们之间的空隙。一旦按照这种“看话头”的方法观心,看到间隙,不间断地看去,最终会明见心性,回归到生命的源头。虚云和尚还借助唯识思想诠释看话头的禅法,他说: ...

    魏建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294133.html
  • 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调查

    泥上,待其冷却即可。需注意的是铜片与松香泥之间不要留下空隙,出现气泡,不然錾刻时在气泡处会凹陷下去,无法錾出所需图案。如果是一些大型的零部件,或类似高浮雕的零部件,无法安在松香板上,则将部件凸出向下面...

    张建世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495200.html
  • 敦煌法制文献中的情理法辨析

    和谐时,情法之间,依然以情为核心:法为情而立,为情而显。换言之,法是情无力到达的地方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规则。由于情的不确定性,需要一种相对确定的规范即法来弥补其间的空隙,其本质不在张扬法的公平与正义...

    王斐弘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4497097.html